钱亚清:和家人一起 终身守护这份“苏绣”事业
发布日期:2017-06-23

苏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轮美奂的苏绣在上千年的历史中由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苏绣绣娘,这些民族工艺美丽的坚守者,用灵巧的双手和不懈的执着,绣制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苏绣作品。在园区,就有一位来自苏绣世家的巧手“绣娘”,这位名叫钱亚清的传统苏绣技艺传承人用智慧与勤劳和家人一起掀开了苏绣艺术的新篇章,在苏州工业园区兴起了一股学习苏绣传统文化的热潮。

出身刺绣之乡 放下“绣针”走上求学之路

钱亚清的身上不仅散发出传统绣娘的端庄与娴静,更有着新时代女性特有的干练与自信。

钱亚清出生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自幼受苏绣艺术的熏陶,7岁便拿起了绣花针跟随母亲学做刺绣,母亲就是她的启蒙老师。她有着出色的天赋,然而刺绣这门民间工艺是要整日坐在椅子上与针线打交道的,绣女的生活其实并不像一般人想象得那么诗意美好。几十年如一日的单调工作,恐怕谁都会有埋怨。做了一辈子刺绣的母亲希望女儿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出门找工作,那时的钱亚清也深信“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她也希望有一天能走出村庄到高校深造。2003年,她顺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会计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她顺利地进入了园区一家知名外资企业,风生水起的干起了这份薪水不错、朝九晚五的工作。

放弃稳定工作 拜师学艺再续“苏绣”情缘

职场白领的生活让钱亚清享受起比较惬意的生活,但儿时的刺绣场景却时不时在梦中出现,一次偶然的回乡,让钱亚清的人生又回归到了刺绣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心中那神圣的苏绣艺术却被功利侵袭,家乡的年轻绣女纷纷进城,坚守苏绣艺术的本地绣女越来越少;刺绣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绣品质量下降,远不如以前。苏绣市场的现状深深刺痛了她,也让她有了更多的忧虑。她毅然决定,辞去薪资丰厚的外企工作,重新规划人生。于是,她来到苏州刺绣研究所,拜师夏水金老师。凭着自己的谦虚好学和对刺绣艺术的悟性,在恩师的精心传授下,她的刺绣技艺突飞猛进。在传承苏绣艺术精华的同时,她能兼收并蓄其他绣种和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理念技巧,并且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刺绣的传统图案一般是花鸟鱼虫,我一直在尝试新的创作,绣一些人物、油画或者摄影作品,绣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了重大突破。”钱亚清通过各种尝试希望突破传统苏绣的边界。

只身艰难创业 不断学习只为走得更远 

然而钱亚清的创业之路注定会经受很多的挫折和坎坷。她逐渐认识到,创业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传承苏绣艺术的同时,创业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理性的思考。同时她清醒的看到,苏绣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一味用别人的画稿,一来没有新意,而且有可能带来版权上的纠纷。但对于一个绣娘来讲,既会绣,又会画,还能摄影,又会设计,显然是不现实的。要突破这个瓶颈,必须寻求另一个平台。2008年钱亚清加入了镇湖刺绣协会,在这个专业刺绣社团中,钱亚清是个积极分子,协会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与,通过各类学习、培训、评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技艺水平。协会在市场引导、产品研发以及产业资源的整合上,为钱亚清的刺绣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了镇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镇湖刺绣协会提供的保障,钱亚清更加增强了继续走自主创业的决心和信心。